“零工经济”和“斜杠青年”
发布日期:2020-03-10 07:12:58 浏览次数:
1、何谓“零工经济”,何谓“斜杠青年”
首先从两个概念出发,“斜杠青年”来源于英文Slash,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,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,例如,张三,记者/演员/摄影师,“斜杠”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。“零工经济”(GigEconomy)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,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,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。
2、大背景
生活中很有意思的现象是,很多东西就在身边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它,却总是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才注意到。
“零工经济”正是这样的存在。对零工经济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,有人的地方就有零工经济。当然,这里只是指狭义上的。例如20世纪,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处在战后恢复期,发生了很多经济上的大改革。人民为了生存,往往身兼多职或下海创业,这就是比较早期的零工经济。
进入新千禧年,社会环境的变化为“零工经济”的现代化创造了很多的条件。首先,科技的进步,尤其互联网的普及,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其次,服务业的兴起,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,从全世界范围看,服务业的比重都是呈稳步上升的态势。另外,社会的生产资本已由资金逐渐跨入知识为主的时代,人才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。对中国而言,思想的转变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,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更多的追求精神需要,导致人们对未来的选择、生活的态度看的更广,更自由,而不再局限于“读书至上”的传统儒家思想。最显而易见的则是经济组织形式的变革,20世纪那种固定时间和场所的传统工作被分散,人们由于自我投资的需要,越来越追崇自由高效的工作方式。可以说这种转变是对资本主义的挑战,利润分配正从以资本家为主逐渐转向以个体为主。
3、“数字”统御下的世界
“零工经济”的高速发展归因于数字平台的建立。“数字”是信息的载体,而“平台”则是传播的载体,“数字平台”的存在,促进了21世纪的“第三次全球化”。FT中文网的几位作者对“数字平台”和“零工经济”这样描述:“从不同角度出发,数字平台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。支持者多称其为‘创意经济’或‘分享经济’,而保守者则称其为‘零工经济’或‘不稳定生产者的经济’。相比前者,后者更关注数字平台对于生产者及其收入的影响。”对这种描述我们不予认同。数字平台应是更广的概念,其中包含的不仅是零工经济,也有大型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。当然,不可否认,零工经济在当下的数字平台中占据的比例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。数字平台的基础是互联网科技,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“零工经济”和“斜杠青年”的壮大,在这一点上我们从两个小层面看待。
先看“斜杠青年”的参与主体,调研数据,如图所示。
结合数据和其他资料,我们发现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20~35岁之间,也就是出生年份在1982年~1996年,而这一代人被我们称为“千禧一代”,他们差不多伴随着电脑/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一同成长。
另外,包括麦肯锡在内的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“零工经济”的报告中,无一例外的都将其与“共享经济”相提并论。“共享经济”若是从广义上理解,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都是共享。小到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内容运营,这是知识的共享,大到Airbnb,滴滴等企业的资源共享。这些“共享经济”当然也是“零工经济”的形式,其参与者也算“斜杠青年”群体。
以上部分是从互联网和“零工经济”的直接关系做论述的,挖掘互联网的本质功能——高效的信息传播,当然不管是从直接还是其他的间接关系,“零工经济”都不可脱离互联网。
好得灵工,好得科技旗下的灵活用工平台,为企业、创客、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税筹优化、社保优化、个税优化、用工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。